English

高科技铸就楷模法院

——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
1998-10-21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林 靖 我有话说

首例信用卡使用审验失误责任赔偿案;首例IC卡软件程序商业秘密案;首例福利彩券摸奖引发的民告官案;首例广告使用许可案……

坐落于“中国硅谷”中关村附近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,审理案件以新、难、大而闻名,收案总数保持在全市前茅,1997年近16000件,占全市受理一审案件的18.27%。但大量案件未导致法官囫囵断案,法院反而数十次获得全国及市级、区级先进称号。在今天众多法苑星光中,海淀区法院一举荣获全国法院系统集体一等功,用院长李克的话说,就是“驻守科技高地,我们必须适应区情,创出一流业绩,发挥最有效的职能作用。”

海淀区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的“战略高地”和前端,审判工作无论刑事、民事、经济和行政,目光和大脑都要“超前”,看到未来,把握先机。

1995年2月10日,该法院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庭,专门审理版权、技术合同、专刊、商标、反不正当竞争案。当年受理知识产权案件71起,审结62起,上诉8起,无一起因本院原因被上级法院改判。

北影录音录像公司诉北京电影学院侵害电影《受戒》改编权、拍摄权案的判决,被法学家誉为具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前瞻性的判决,成为国家补充立法的例证;多灵多鱼脑精与百慧制药神童一案,国家工商总局认为其对修改、补充反不正当竞争法提供了最恰当的实际判例;此外,一系列“首例”和疑难案件被一一裁处。海淀法院审理的知识产权案件几乎占北京市法院系统的一半。

海淀法院地处知识密集的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全球顶尖公司也将触角伸向这里,案件涉及问题不乏高深莫测的技术知识,有时审理一个案子要搞清几十甚至上百个为什么。

但该法院325名干警的平均年龄仅34岁,其中进院不足5年的137人。院党组于是“以德为帅,以才为本”,兴建了一起浩大持久的“人才工程”,措施是学历上提、实践中学、案子上练、文章上钻。1990年,海淀法院进了第一个民法学硕士研究生,在当时基层法院中当属新鲜事。随着人才工程的实施,一大批专家型法官脱颖而出。在1997年全市法院系统评出的25名优秀法官中,海淀占6名。被少年犯誉为“尚妈妈”的少年审判专家也出身于此。

女中学生贾国宇诉“卡式炉爆炸案”,在海淀区法院被判决赔偿原告物质和精神损失27万元,成为我国首起对精神损害给予高额赔偿的案例。

知识是法官手里的一根“金钢钻”,使法官敢于接大案、难案,并在实践中学习。一位法官说:“我喜欢接司法界‘第一’的案子,有难度,有挑战性,逼着自己提高水平,完善自身。”

该法院不拒绝新鲜事物,请清华紫光公司设计了法院管理系统。主管院长从显示器上看每个审判员的案子,审判委员会在大屏幕上研究案件;审判员利用电脑模块制作判决书;不少书记员以计算机做着庭审记录……

早在1992年,该法院就对民事审判进行了著名的“繁简分流”实践探索,认为法律规定了部分民事案件适用的简易程序,但过去法院未充分使用,遂将民事案件分成两类:复杂案件由民一庭审理,简易案件由民二庭审理,从而大大加快了案件的审理速度。目前该院正力争将简易案件占总数的40%提高到70%。

为使审判员办案效率更高,海淀法院大胆借鉴国外法官办案方式,结合实际,在经济审判一庭组建主审法官组,1名法官和3名书记员组成一个组。主审法官只坐堂审案,运筹帷幄,这样可开更多的庭;书记员提出办案思路与审判员交流,有利于办案能力的提高。试运行后,占全庭人数48%的主审法官却完成了全庭60%的案件。

时代造就英雄,作为世界裁判的法庭也受到了来自高科技时代的冲击波,但是,只要抓住机会,勇于探索,相信中国会有更多的超级裁判在国际法坛上占有一席之地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